當前位置: 主頁 > 信息

一個案件實體和程序怎么處理

瀏覽次數(shù):4849 發(fā)布時間:2023-01-06 03:14:21

輕傷案件的處理程序,刑事判決書與刑事裁定書有什么區(qū)別,刑事裁定書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審理或判決執(zhí)行過程中,就程序問題和部分實體問題所做的書面決定。刑事判決書,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法律,分為第一審刑事判決書和第二審刑事判決書。
二者的區(qū)別:
第一,二者內(nèi)容不同。刑事裁定書是就案件程序和部分實體問題所作的書面結論,刑事判決書是就案件實體問題做出的書面結論;
第二,使用方法不同。刑事裁定書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和結案時都可以使用,一個刑事案件可以有一個以上生效的刑事裁定。刑事判決書只能在案件結案時使用,一個案件只能有一個生效的判決書;
第三,上訴期限不同。刑事裁定書中規(guī)定上訴期限為5天,刑事判決書則10天。一審判決準許上訴,一審裁定有的可以上訴,有的不準上訴。
【法律依據(jù)】
根據(jù)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七十五條合議庭應當根據(jù)已經(jīng)查明的事實、證據(jù)和有關法律規(guī)定,并在充分考慮控辯雙方意見的基礎上,進行評議,確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應否追究刑事責任;構成何罪,應否處以刑罰;判處何種刑罰;有無從重、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jié);附帶民事訴訟如何解決;贓款贓物如何處理等,并依法作出判決。

涉毒案件的處理程序,刑事案件公訴的條件是什么,刑事案件公訴條件:提起公訴的實體條件。實體條件包括兩個:
一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jīng)查清,證據(jù)確實、充分;
二是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提起公訴的程序條件。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和訴訟的實際需要,提起公訴必須具備兩項程序條件:
(1)檢察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具有管轄權;
(2)被告人在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一個輕傷一個輕微傷怎么處理,判決和裁定的區(qū)別,判決和裁定之間的區(qū)別有:
1、判決是解決案件的實體問題,作出案件結論和決定,而裁定主要是解決程序問題如人民法院作出駁回自訴,撤銷原判,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等裁定,是適用裁定解決程序問題。
2、在一個案件中,發(fā)生法律效力并被執(zhí)行的判決只有一個,而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個。
3、判決必須用書面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裁定既可用書面形式,又可用口頭形式??陬^裁定作出后,記入筆錄即可。
4、上訴、抗訴期限不同。不服第一審民事、行政判決的上訴、抗訴期限為15日,而不服第一審民事、行政裁定的上訴、抗訴期限為10日。不服第一審刑事判決的上訴、抗訴期限為10日,而不服第一審刑事裁定的上訴、抗訴期限為5日。
法律依據(jù):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

一個糾紛一個案件,刑事起訴的條件包括什么,

  一、國家公訴的條件。

  國家公訴是檢察機關的專門職權,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條件可分為實體條件、政策條件和程序條件。

  1、提起公訴的實體條件。實體條件包括兩個:一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jīng)查清,證據(jù)確實、充分;二是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二、刑事自訴的條件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59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自訴案件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有適格的自訴人。在法律規(guī)定的自訴案件范圍內(nèi),遭受犯罪行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

  2、有明確的被告人和具體的訴訟請求。

  3、屬于自訴案件范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170條規(guī)定的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4、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被害人提起刑事自訴必須有能夠證明被告人犯有被指控的犯罪事實的證據(jù)。

  5、屬于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二、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提起公訴的條件和程序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jīng)查清,證據(jù)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并將案卷材料、證據(jù)移送人民法院。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適用緩刑等提出量刑建議,并隨案移送認罪認罰具結書等材料。

農(nóng)村打架案件處理程序,什么是行政判決書,第一審程序的行政判決書是指第一審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后,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程序審理終結,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參照行政規(guī)章,就案件實體問題作出的書面處理決定。
《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jīng)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chǎn)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chǎn),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傳銷案件公安處理程序,行政回避怎么理解,行政回避是指行政機關的公務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因其與所處理的法律事務有利害關系,為保證實體處理結果和程序進展的公正性,依法終止其職務的行使并由他人代理的一種法律制度。
回避制度的法律價值在于確保法律程序的公正性,而法律程序的公正性則可以樹立起利益沖突的雙方當事人尋求法律程序來解決爭議的信心,客觀上也有助于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
英國普通法中有一條重要的規(guī)則就是:任何人都不得在與自己有關的案件中擔任法官。
【法律依據(jù)】《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執(zhí)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打架案件的處理程序,判決和裁定有哪些區(qū)別,判決是解決案件的實體問題,作出案件結論和決定,而裁定主要是解決程序問題,如人民法院作出駁回自訴,撤銷原判,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等裁定,是適用裁定解決程序問題。在一個案件中,發(fā)生法律效力并被執(zhí)行的判決只有一個,而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個。判決必須用書面形式,而裁定可用書面形式又可用口頭形式。
【法律依據(jù)】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裁定適用于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三)駁回起訴;
(四)保全和先予執(zhí)行;
(五)準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zhí)行;
(九)撤銷或者不予執(zhí)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zhí)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對前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裁定,可以上訴。裁定書應當寫明裁定結果和作出該裁定的理由。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刑事案件一個程序違法,第一審刑事判決書是什么意思,第一審刑事判決書,是人民法院對刑事案件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終結后就刑事案件的實體問題作出判決時所制作的法律文書。人民法院對于所受理的刑事案件,依照第一審程序審理終結,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確認被告人的行為構成犯罪,應負刑事責任,依法作出的書面處理結論,稱為第一審刑事有罪判決書。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guī)定,在被告人最后陳述后,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如果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依據(jù)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一個案件能否處理兩個法律關系,什么是第一審刑事裁定書,第一審刑事裁定書是人民法院在審理刑事案件或執(zhí)行判決的過程中,就有關刑事訴訟程序或部分實體問題所作的決定。人民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對刑事案件審理和執(zhí)行過程中的程序問題和部分實體問題,依法作出處理的書面決定,稱為刑事裁定書。法律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nèi)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后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判決書應當同時送達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第二百三十條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民事案件實體問題,刑事案件公訴條件,刑事案件上訴條件:國家公訴是檢察機關的專門職權,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條件可分為實體條件、政策條件和程序條件。
1.提起公訴的程序條件。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和訴訟的實際需要,提起公訴必須具備兩項程序條件:
(1)檢察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具有管轄權;
(2)被告人在案。
2.提起公訴的政策條件。提起公訴的政策條件是實現(xiàn)公訴個別化的要求。當犯罪情節(jié)輕微、依法可以起訴也可以不起訴的情況下,檢察機關應當貫徹國家的刑事政策,綜合考慮犯罪的性質、情節(jié)、后果、被害人態(tài)度及社會影響等因素。如果認為提起公訴更符合公共利益,即應提起公訴;反之,應當不起訴。
3.提起公訴的實體條件:
一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jīng)查清,證據(jù)確實、充分;
二是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以上消息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本網(wǎng)不對以上信息真實性、準確性、合法性負責

Copyright @ 2016-2022 || 河南幫幫辦法律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國家信息產(chǎn)業(yè)部備案: 豫ICP備190066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