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刑事辯護 > 正文內容

代替考試的判刑標準,代替考試罪的刑罰

法律咨詢網2024-04-12 14:03:52刑事辯護6
代替考試的判刑標準,代替考試罪的刑罰

一、代替考試罪的判刑標準,代替考試罪的刑罰

你好!代替考試罪判刑標準如下:在定性方面,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在法律規(guī)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guī)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代替考試罪的定性要注意三點一是本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二是本罪所指的考試目前未予具體列明,但必須是依據法律設立的國家考試,依據部門規(guī)章、文件設立的考試,不在此罪范圍之內;三是本罪是典型的對向犯,刑法同時處罰考生和槍手雙方行為人,且雙方行為人定罪和法定刑都相同。在量刑方面,刑法打擊預防犯罪的目的,結合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考慮到本罪行為人多為在校學生,且替考者主要以獲取物質利益為目的,代替考試罪的量刑較輕。

二、我國刑法中代替考試罪的法定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在法律規(guī)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規(guī)定的考試的試題、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規(guī)定處罰。 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guī)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razor-magic.com/news/article/717241.html

分享給朋友:

“代替考試的判刑標準,代替考試罪的刑罰” 的相關文章

取保候審的保證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取保候審的保證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一、取保候審的保證人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根據你的問題解答如下依照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取保候審的保證人必須同時具備四個條件1、保證人必須與本案無牽連,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涉嫌的犯罪沒有任何利害關系。保證人不能是本案的同案犯,也不能是本案的證人。否則,因為如果其本人也是司法機關調查的對象,就難以保證他認真...

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刑事責任應如何承擔

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刑事責任應如何承擔

一、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刑事責任應該怎么承擔 1、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內幕信息、知情人員的范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確定。3、“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業(yè)銀行、保險公司...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一、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1、本罪因刑法修正案九出臺,該罪已經被取消,并變更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2、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犯罪如何定罪量刑

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犯罪如何定罪量刑

一、成立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犯罪規(guī)定的定罪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朋友在網絡上實施詐騙,詐騙35萬判多少年

朋友在網絡上實施詐騙,詐騙35萬判多少年

一、朋友在網絡上實施詐騙,詐騙35萬判多少年 一、詐騙35萬元應當判處三年以下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⒎梢罁缎谭ā返诙倭鶙l規(guī)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蹲罡呷嗣穹ㄔ?、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網絡詐騙可依據金額、性質和犯罪程度作出立案標準

網絡詐騙可依據金額、性質和犯罪程度作出立案標準

一、詐騙多少錢立案,網絡詐騙立案標準是什么 網絡詐騙只是運用網絡手段進行的詐騙行為,形式不同,本質都一樣,根據刑法第266條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1996年12月16日...